合作客户/
拜耳公司 |
同济大学 |
联合大学 |
美国保洁 |
美国强生 |
瑞士罗氏 |
相关新闻Info
-
> 利用溶液的张力,设计一种用于精密分区腐蚀又不接触晶圆表面的隔离网筒
> SFT-C1 91视频免费福利样品台控制
> 中性聚合物键合剂(NPBA)与奥克托今(HMX)界面张力测定及应用效果(一)
> NaOL、HZ组合捕收剂对锂辉石矿物浮选效果、表面张力影响(一)
> 水包油型(O/W)和油包水型(W/O)乳液结构与界面稳定性
> 微流控器件结构对水/水微囊形成过程、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(一)
> 气体富集、杂质对固-液界面纳米气泡接触角的影响——引言、实验仪器与试剂
> 基于LB膜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肽覆层羟基磷灰石的新方法——摘要、材料与方法
> 离子组成、pH值对纳米SiO2/SDS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(二)
> 低总浓度下实现"超低界面张力"与"高黏弹性乳状液"的双重突破
推荐新闻Info
-
> 90%实验室不知道:91视频免费福利读数误差的隐秘来源与终极解决方案
> 基于LB膜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肽覆层羟基磷灰石的新方法——结果与讨论、结论
> 基于LB膜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肽覆层羟基磷灰石的新方法——摘要、材料与方法
> 离子组成、pH值对纳米SiO2/SDS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(三)
> 离子组成、pH值对纳米SiO2/SDS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(二)
> 离子组成、pH值对纳米SiO2/SDS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(一)
> 猪肉、鸡肉和鱼肉肌浆蛋白油-水界面性质、氨基酸组成、蛋白质构象研究(三)
> 猪肉、鸡肉和鱼肉肌浆蛋白油-水界面性质、氨基酸组成、蛋白质构象研究(二)
> 猪肉、鸡肉和鱼肉肌浆蛋白油-水界面性质、氨基酸组成、蛋白质构象研究(一)
> 双子型起泡剂ULT-1的分子结构式、表面张力、抗温/抗盐性能及煤样润湿性变化——结果与讨论、结论
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对PAHs污染环境的修复效果研究(二)
来源: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浏览 143 次 发布时间:2025-07-31
1.4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、鉴定和临界胶束浓度测定
取培养72 h的细菌发酵液在4℃、5000×g离心30 min,取上清液用1 mol·L-1HCl调节pH为2.0,然后加入等体积的三氯甲烷/甲醇(2∶1,V∶V)混匀,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,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,45℃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,得到浅黄色浆状物,即为生物表面活性剂粗产物。
薄层色谱:取0.2 g提取的上述粗产物溶于1 mL的氯仿中,点样于硅胶G板进行薄层色谱分析,三氯甲烷/甲醇/水(65∶15∶1,V∶V)为展开剂,用不同的显色剂显色。(1)苯酚-硫酸试剂:3 g苯酚与5 mL硫酸溶解于95 mL乙醇中,如果显棕色斑点,则有糖脂存在,反之糖脂不存在;(2)茚三酮显色剂:0.5 g茚三酮溶于100 mL丙酮中,如果斑点显红色,则有脂肽存在,反之脂肽不存在。
红外扫描分析(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meter,FT-IR):将生物表面活性剂粗产品溶于三氯甲烷后,在制备型硅胶薄板上进行分离,依照显色带位置刮下目的硅胶层,用三氯甲烷/甲烷(1∶1,V∶V)提取后于40℃下减压蒸干,得到部分纯化的生物表面活性剂。将上述生物表面活性剂溶于甲醇,采用KBr压片法(1~2 mg样品+200 mgKBr,干燥处理后研细),混合压成透明薄片后红外扫描分析测定。
发酵产物临界胶束浓度测定(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,CMC):精确称取上述提取所得的产物粗品溶于蒸馏水中,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(0~500 mg·L-1)的产物溶液,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,并依据表面活性剂浓度-表面张力曲线求得临界胶束浓度值。
1.5细菌发酵条件优化
1.5.1测定指标
发酵液表面张力值以吊环法测定,乳化性能采用超声体积比法测定。发酵液培养后,离心收集菌体,于105℃烘干至恒重后称重,以菌体干重表示生物量。发酵液培养后,离心收集上清液,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2次后,45℃减压蒸干,将残余物溶于等体积的0.05 mol·L-1NaHCO3中,以硫酸苯酚法测定糖脂含量。
1.5.2碳源对菌株生长及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影响
取150 mL三角瓶,每瓶中加入50 mL无机盐培养基,分别加入10 g·L-1的葡萄糖、甘油、花生油、可溶性淀粉、液体石蜡、麦芽糖、乳糖、蔗糖(对照组不加碳源)。3 d后分别测定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、乳化性、生物量、糖脂含量。每个处理三次重复。
1.5.3氮源对菌株生长及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影响
以碳源实验中获得的最优碳源作为选定碳源,取10 g碳源加入1 L不含(NH4)2SO4无机盐培养基中。取150 mL三角瓶,每瓶中加入50 mL上述培养基,分别加入2 g·L-1的硝酸钠、硫酸铵、脲、硝酸铵(对照组不加氮源)。3 d后分别测定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、乳化性、生物量、糖脂含量。每个处理三次重复。
1.5.4碳氮比对菌株生长及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影响
取150 mL三角瓶,每瓶中加入50 mL含不同碳氮源的无机盐培养基。固定氮源为2 g·L-1,分别加入已优化的碳源,控制比例为1、5、10、15、20、25、30、35、40(对照组不加氮源)。3 d后分别测定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、乳化性、生物量、糖脂含量。每个处理三次重复。
1.5.5温度对菌株生长及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影响
取150 mL三角瓶,每瓶中加入50 mL上述已优化的无机盐培养基。控制摇床温度在15℃、20℃、25℃、30℃、35℃、40℃。3 d后分别测定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、乳化性、生物量、糖脂含量。每个处理三次重复。
1.5.6 pH对菌株生长及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影响
取150 mL三角瓶,每瓶中加入50 mL上述已优化的无机盐培养基。控制培养基pH为4、5、6、7、8、9、10、11、12、13。3 d后分别测定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、乳化性、生物量、糖脂含量。每个处理三次重复。
1.5.7NaCl浓度对菌株生长及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影响
取150 mL三角瓶,每瓶中加入50 mL上述已优化的无机盐培养基。控制培养基NaCl浓度为0、5、10、15、20、25、30、50、80、120、160 g·L-1。3 d后分别测定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、乳化性、生物量、糖脂含量。每个处理三次重复。
1.5.8菌株147发酵动态图
取150 mL三角瓶,每瓶中加入50 mL上述已优化的无机盐培养基。在12、24、36、48、60、72、84、96、108、120、132、144 h后分别测定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、乳化性、生物量、糖脂含量。每个处理三次重复。
1.6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增溶效果
25 mL三角瓶中加入过量的苯并[a]芘、芘、荧蒽和10 mL不同浓度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粗产物溶液,然后加入0.02%的叠氮化钠抑制微生物的生长。盖好塞子并用封口膜封口后,25℃、50 r·min-1振荡48 h后,将溶液转移至离心管中5000 r·min-1离心15 min,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二氯甲烷∶正己烷=1∶1(V∶V)萃取3次,收集洗脱液并于40℃浓缩至干,用甲醇定容到2 mL,过0.22μm孔径滤膜后HPLC分析。